近日,由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的2025年江苏省高校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研讨活动圆满落幕。大赛开展以来,全省共有115所高校384个项目报名参加,经过项目申报、资格审核、专家阅评,路演答辩等环节,最终,全省50个项目获一等奖,96个项目获二等奖,99个项目获三等奖。我校团委积极响应,推报的4个项目分别在乡村振兴、环境保护、文明实践、乡村振兴“小组团”专项4个领域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奖数量和等次均列全省第一。

南京农业大学“佑蝶金陵,智赋新篇”志愿服务项目由中华虎凤蝶保护服务队实施,面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及其栖息地,创新构建“生态调研+AI算法+互动科普+文创设计”四维融合模式。通过八年科学调研监测,采集大量生态标本、记录数据,开发AI识别系统,推出系列科普内容,同时设计文创产品。曾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创建提名奖等多项荣誉,近3年获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40余次,受主流媒体关注与多方认可,项目模式被多所高校借鉴,具强示范性和可推广性。


南京农业大学“百事合‘芯’”志愿服务项目聚焦乡村振兴主战场,依托园艺学科专业优势,引种学校培育的兼具食用与观赏的国产“飞翔”系列百合新品种到乡村。项目以“技术赋能+产销对接”为核心,不仅为农户提供从田间到市场的全链条支持,还通过建立“高校—村集体—农户”三方协作机制,培育乡村本土技术骨干,助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让园艺技术真正成为带动村民增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金钥匙”。该项目为89户种植户提供“技术惠农+渠道拓农+文化育农”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推广面积超1000亩,助农亩均增收超2万元。


南京农业大学“兽护生灵”志愿服务项目深耕新时代文明实践领域,结合动物医学专业特色,面向社区居民、养宠群体及乡村养殖户开展多元化服务。项目核心聚焦“生产护航、生命关怀、生态保护”三大板块,以“中心+辐射”模式,引导动医学子构建专业实践、社会服务、数字赋能的志愿服务矩阵,解决群众在宠物养护、畜禽养殖中的实际难题。该项目已在南京等地30个社区办52场宠物义诊,服务5600余只伴侣动物,获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南京晨报等多家媒体报道102篇;荣获省级优秀团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三等奖等多个奖项。


南京农业大学“芝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项目深耕乡村振兴“小组团”专项领域,围绕“富硒生态、炭基动力”核心,构建“高校+政府+合作社+志愿者”四位一体的农技推广志愿服务小组团。项目在南京市溧水区芝山村常态化开展土壤监测、农技推广、低碳宣讲等服务,推动炭基肥料应用与富硒农产品品牌建设。累计推广炭基肥料1000亩,节约肥料成本2.5万元/年;种植炭基富硒水稻1500亩,增产9%;推动“农业+文旅+康养”三产融合,带动村民增收580余万元。项目获央视《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专题报道,形成良好社会影响力。


据悉,路演答辩期间我校同步参加了江苏省高校志愿服务嘉年华活动,重点展示了“佑蝶金陵,智赋新篇”“百事合芯”“兽护生灵”“科普食话说”等多个品牌项目相关产品和文创,我校团委工作人员和多名志愿者代表在现场进行了全面和专业的讲解,吸引了大批领导专家和兄弟高校师生驻足参观了解,获得一致认可和好评。




同时,我校师生积极参加了江苏省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研讨活动,学习全国志愿服务领域专家的先进志愿服务知识并展开热烈讨论。


项目备赛阶段,校团委和相关学院通力协作,通过“校外+校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专家指导”打磨会、“师生研讨”公益思享会等,凝练学院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挖掘志愿服务项目优势特色、优化项目汇报的逻辑演绎和演讲表达,为成绩的取得打下坚实基础。

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坚持将志愿服务融入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构建了“个十百千万”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依托“团团共建”校地合作,推进学校、学院、支部各个层面志愿服务“专业化、项目化、品牌化”建设;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志愿青春集市、实践育人成果分享会等,进一步弘扬志愿精神,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深入实施“两个计划”“海外服务计划”“大型赛会服务保障”等专项,提升志愿服务工作影响力和贡献度,着力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中锤炼专业本领、践行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