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摇摇晃晃的列车和断断续续的信号中,我满眼兴奋地看向窗外的重重山峦,穿越了无数个忽明忽暗的隧道后,我终于来到了这片陌生的土地——贵州麻江。
初到麻江,我发现这是一个充满了雾气的地方。清晨的校园氤氲在山脚下的水雾中,孩子们的朗读声与初升的太阳一同搅开了弥漫的雾气。透过酸汤火锅热腾腾的水汽,校长将“让每一个生命在阳光下精彩绽放”的办学理念向我们娓娓道来。在这里,每一位孩子都像是被清晨的雾气抚过的“小蓝莓”,闪耀着晶莹的露珠。而我,作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来到了这里,开启了我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工作。

(雾气笼罩的麻江三小校园)

(余兰亭与孩子们在一起)
在来到麻江的四个月里,我担任了二年级和四年级共六个班的道德与法治课老师。这一门作为副课的思政课,却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这里的孩子们天真活泼、善良勇敢,但当我问起班里学习落后的同学时,他却告诉我说:“我肯定考不上大学,长大以后就像我爸一样出去打工就行了。”听到这句话后,我的心就像被揪了一下。于是我开始思考,作为一名刚毕业的支教大学生,我该怎么真正帮助孩子们塑造良好的品德,该怎么帮助他们树立对大学的向往、点亮对未来的希望呢?
于是我开始尝试通过我的课堂,带孩子们“走进”大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带他们线上游览南农校园,给他们讲南农先贤们的故事,带他们欣赏学校原创的小品、舞蹈,期盼着能给他们种下一颗小小的大学梦。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也收到了从未设想过的反馈。一次下课,一位小男生小心翼翼地找到我说:“余老师,您可以给我看看南农有什么专业吗?”。再次令我惊讶的是,他取走了南农专业目录的几天后,又向我提出了新的疑问:“余老师,农药学是学习怎么撒农药的吗?”。那一刻,我才意识到了我那带有“南农味儿”的道德与法治课,背后或许蕴含着热烈且滚烫的生机......


(小禾苗公益成长社团的心理健康课程)
在课堂教学之外,我还走到了一群可爱的“百灵鸟”身边,他们是来自“远山的梦想”合唱团的孩子们。这是一群总是眨巴着大眼睛,无时无刻不想放声歌唱的孩子。本科期间作为学校艺术团团长的我,登上过无数大大小小的舞台,甚至有着走上央视、走向国际的机会。所以,当最初合唱团的指导老师告诉我,孩子们真的很需要登台长见识的机会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多的感触,只把这当作是孩子们的一份爱好。
直到我陪着孩子们去参加演出时,看到孩子们紧张又兴奋的面孔,听到孩子们稚嫩又动人的歌声,记录下孩子们朝着舞台兴奋地挥舞双手的瞬间,我才被深深地触动。“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原来对孩子们来说,无论多小的机会都值得被认真对待,也正是这一个个“如米小”的机会,或许可以改变他们的一生。那一刻,我又意识到,原来在麻江,被改变的从来都不只有孩子们......

(“远山的梦想”合唱团参与演出活动)

(“远山的梦想”合唱团参与演出活动)
于是,我带着“远山的梦想”合唱团的孩子们,拉着艺术团的学弟学妹们,靠着自己的经验所长,拍下了一支“南农麻江共唱《我和我的祖国》”的合唱MV,让孩子们的歌声飘进千家万户、飘向更远的远方。
在麻江弥漫的水雾中,我也想化作一团雾气,轻轻地抚过孩子们可爱稚嫩的笑脸。“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想用我那独属于南农青年的、不一定可见但潜移默化的力量去陪伴他们体验更多的爱和成长,去带他们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去看见充满无限可能的自己......“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当然,在这片长满“小蓝莓”的土地上的我,也终会在温暖的晨光里发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