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收藏本站
  • |
  • ENGLISH

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展示 > 正文

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简报2018年第1期

时间:2018-07-20    来源:     作者:      审核:    浏览:

我校2018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全面启动

7月9日,南京农业大学2018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刘营军,宣传部、研工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仪式并为重点团队授旗,各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以及社会实践师生代表400余人参加了出征仪式。仪式由校团委副书记谭智主持。

学校学工处处长刘亮宣读了2018年南京农业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名单,指导教师农学院李刚华教授,社会实践往届先进个人代表食品院汤英杰同学,2018年社会实践学生代表公管院徐钰婷同学分别发言。

刘营军回顾了我校30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阐释了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他指出,社会实践是将教育和劳动生产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知国情了解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我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随后,刘营军对广大师生提出了五点希望,一是要认知国情,坚定信念。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切实感知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的发展成就,准确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坚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理想信念。二是要虚心学习,增长才干。要充分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有利契机,放下架子,弯下身子,深入基层一线,向实践和群众学习,不断增强服务群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践行使命,服务社会。同学们要把所学知识、聪明才智和青春活力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智慧和热情在社会服务中大展身手,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四是要脚踏实地,树立形象。要在实践中秉承“诚朴勤仁”的南农校训,注意个人仪表风度、言行举止,努力体现南农文明礼貌、脚踏实地、勤学苦干、开拓进取的良好形象。五是要精心组织,确保安全。各学院和带队老师要切实负起责任,始终把师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做好安全教育,增强学生防范意识,制定严格安全措施,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最后,他号召同学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按照既定计划,不畏艰险,刻苦实践,努力谱写南农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篇章。

据悉,今年学校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围绕“青春大学习 奋斗新时代”主题,立项组建50支校级重点团队,组织5000余人赴全国各地开展科教兴村青年接力计划、智农惠民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七彩生活”便民服务行动、“美丽中国”见习志愿行动。

 

各学院积极筹备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广泛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在感受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新成就新面貌的生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今年学校以“青春大学习 奋斗新时代”为主题,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和“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工作原则,组织和引领大中专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坚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理想信念,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汇聚磅礴青春力量。

根据团中央、团省委和学校党委相关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围绕十九大精神宣讲、聚力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等九个方面开展,继续深入实施“智农惠民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科教兴村青年接力计划、“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七彩生活”便民服务行动、“美丽中国”见习志愿行动,校院两级超过300余支重点团队、5000余名师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农学院“乡村振兴,青年力量”农科学子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等15支团队获得省级重点团队立项,经济管理学院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国28省份大型社会调研团队等26支团队立项为校级一类重点团队,园艺学院“当青春遇见十九大”团队等24支团队立项为校级二类重点团队。

脱贫攻坚  共助乡村振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结合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充分发挥学校自身学科优势,实施“智农惠民”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引导青年学子赴四川、云南、福建等地开展调研、帮扶行动。农学院针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改善、农村人才建设五个方面,组建五支实践队伍,分别开展参观调研、环保宣讲、改进基础设施、医疗微课、村干部访谈等活动;经管院组织200多名本科生、部分研究生以及优秀青年教师,赴陕西、福建、江苏等全国28个省份(市、区)的300多个村庄进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调研,考察国情民情,调研当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现状促进当地“互联网+农业”创新形式的发展;研工部南京农业大学“百名博士老区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分赴广西防城港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林格尔县,江苏泗洪县,根据当地政府安排,通过挂职锻炼、科技服务、博士讲坛等形式开展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实践活动

科教兴村  共促产业升级

从乡村战略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发挥我校涉农专业学生的知识技能优势,进行“科教兴村”青年接力计划,深入乡镇、村组,开展科技服务、政策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活动园艺院“三新”联动现代农业发展调研团通过探究化肥农药双减背景对常熟市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与推广实验探究设施鱼菜共生生态平衡技术为常熟市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工学院组织团队到南京市周边乡镇村进行走访调研,从“网络平台”、“物流体系”、“品牌意识”三大主线深入发掘我国农村电商现阶段的发展问题,拟提出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加强农村电商的教育培训政策的初步建议公管院“同一片蓝天,同一片爱”教育帮扶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通过开展讲座、科教帮扶、文化汇演、实地调研等方式助力安徽省郎溪县施吴村经济、教育、文化和生态振兴;新农办“红色之旅”—特色农产品营销方案策划助力脱贫摘帽实践团队调查睢宁县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以及销售情况,针对农产品滞销问题进行实地考察,分析整理其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策划宣传,帮助当地农户寻找产品销路

环保科普  共建绿水青山 

充分发挥专业所学知识,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城镇农村,积极宣传生态环保理念,广泛开展环保宣传、动物科普、绿色咨询等活动,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生科院除草减药绿色生态防治技术推广服务团赴南通启东进行实地调研、除草培训、防治技术科普讲座、新媒体在线惠农等活动,力图构建除草减药绿色生态防治技术惠农体系,解决除草降药难题,推广绿色农业。资环院“秸秆产生量及基本情况”环保科普实践团深入秸秆产生、收集及处理一线,通过对相应部门工作人员的访谈,调研秸秆综合利用布局及效益等的基本状况;动科院结合专业推出“动物科学科普行”活动,通过参观科研基地、走进社区学校、举办特色讲座等方式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系列关于“畜产品与居民生活”的科普活动;草业院组建“走近生态治理,筑梦美丽中国”实践团参与内蒙古蒙草公司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生态恢复工程,对天然草地退化、荒漠化的生态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动医院人畜共患病之“宠物寄生虫”科普调研宣传团采取高校、社区、景点和新媒体相结合的“三维一体”模式,广泛宣传寄生虫类人兽共患病预防技术,提高人们对公共卫生的关注程度。

便民服务  共享美好生活

依托我校专业学科优势,结合市民生活需求,围绕植物义诊、食品记忆、阅读推广、金融安全、多彩课堂等方面深入街道社区进行便民服务行动。植保院大学生植物医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将在朝天宫社区设立家养植物病虫害诊断点,开展植物病虫害义诊,调研居民对于普通植物病虫害了解情况,开设“植物小卫士夏令营”;食品院“寻味调查团”通过查询文献了解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与传统饮食相关内容,接触传统手工艺人,了解传统食品的选材及制作过程,运用照片视频记录,后期整理成册,让大家铭记被遗忘的味道;信息院组织金陵图书馆小卫街分馆读书推广团队参与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和日常管理,开展趣味活动对图书馆进行宣传,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改变社区图书馆利用率低下的现状;

见习志愿  共绘美丽中国

引导学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对青年的寄语,以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团十八大召开和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政策宣讲、优秀人物寻访、社会观察、基层调研等实践活动。外语院十九大精神宣讲团通过采访老党员和社会人士,深刻理解十九大精神内涵,计划改变诗歌或歌曲,举行快闪活动,在学生群体中生动宣传十九大精神;理学院“追烈士情思,品十九大精神”实践团深入街道开展爱国主题系列宣讲活动,拍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题采访微视频,并积极配合社区进行十九大板报宣传制作;人文院“三棱镜”阳光南农在路上实践团开展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及精神状态调研,对他们进行自然科普、安全知识、艺术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帮扶,呼吁社会关注国内留守儿童生活状态;学工处“爱心涟水行”唐仲英爱心社暑期社会实践综合服务团向涟水县高沟镇村民开展畜禽知识普及主题讲座,对乡村儿童手机游戏成瘾现象进行调研,并在当地开展暑期夏令营,丰富学生假期生活;校友联络会奔赴全国各省,对南农校友进行采访,记录校友故事,了解社会就业情况,并录制116周年校庆校友祝福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