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紧紧围绕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启动实施“民族团结实践”专项计划,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组织实践团队前往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科普宣讲、普通话推广、法律知识普及等系列活动。同时,今年又恰逢我校120周年校庆,我校启动实施了“迎接百廿校庆”专项计划,组织实践团队开展校友记忆寻访、学科发展追索等实践活动,鼓励在校学生深入挖掘百廿历史中的南农故事、南农精神,深化爱校荣校情感,在我校“躬耕双甲,奋进一流”的发展进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一是前往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实地调研、牢牢把握民族团结精神内涵,深入了解全国各地农业生产现状。信管院农民合作社可持续生产技术应用状况调研团成员前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霍林郭勒市季庆瑞科技助农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行实践调研,面对面采访了实践站负责人,深入了解了黄瓜、辣椒、西红柿等农作物的亩产、售价、上下游定价权等情况。团队成员前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农牧局,请教当地工作人员,对国家助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到政府部门对市内农业产业绿色防治技术的宣传和奖励政策,并对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关运营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园艺院瓜果蔬菜小队暑假实践团前往新疆桃园开展采访和调研,团队成员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农业发展的相关部署要求,通过实地询问和线上搜集相结合的双渠道形式,获取了果园的基本资料,就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新疆再拓宽蟠桃销路上的新模式等进行了分析探索,并形成了调研报告。
二是开展推普下乡活动,促进经济建设同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筑牢深厚民族情谊。各学院积极响应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的号召,组织团队参与推普宣讲活动,以实际行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生科院“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团队成员在新疆克州阿克陶县为社区内汉语零基础的商铺人员开设普通话教学课程,协助社区购置普通话课本,积极带动学员掌握生活中常用词汇、句子,通过用维吾尔语在汉语文字上做标注、教授汉语拼音等形式,引导社区居民在课文朗读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团队成员在课程结束后还布置了课程作业,并对基础薄弱的学员额外进行一对一辅导,将推普活动落到实处,帮助当地普通民众学习普通话,克服交流障碍,争做民族团结的践行者。公管院诚朴勤仁实践团在新疆和贵州等地通过发放调研问卷和实地走访等形式开展当地普通话掌握情况的调研,并就普通话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中的受阻因素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推普关键在于理念上的转变,需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规范普通话的使用。工学院“四海同音”暑期实践队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和推广政策为中心,组织成员开展实践活动,团队在新疆吐鲁番托克逊县南湖村向基层干部了解当地推普情况,并走进当地校园面向适龄儿童通过口授、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了宣传教育普及活动。团队还整理制作了推广宣传视频,通过互联网和当地政府发布给更多青少年学习,有效提升了本次推普活动的覆盖面。
三是开展专业特色实践,增强对校情校史的了解,提升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园艺院“草木欣荣,百廿南农”校园植物导览手册实践团前往学校档案馆和校史馆参观学习,深入了解校园建筑、植物和文化的历史变迁,在校史馆老师的讲解下,实践团感受到了校史和档案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加深了在校学子对学校的深厚情谊。参观结束后实践团分工合作,运用专业知识制作了CAD彩图、花期叶色表、浏览线路图等文创作品,并形成了校园植物导览手册,献礼学校百廿校庆。外语院“尘封信函中的校史百廿”暑期实践团队,围绕金陵大学农学院与康奈尔大学合作交流的中英文史料,组织团队成员通过校史信件整理、专家讲座、文献资料收集、专题研究的方式,对中英文史料进行深度整理与挖掘。团队共阅读了1452份信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字化整理,从不同角度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相应的数字人文交叉学科技术,用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充实校史材料,以实践成果献礼百廿校庆。
四是主动挖掘校园故事,追溯南农记忆,以“主人翁精神”传承百廿南农精神与理想信念。动医院“时光里的教材”南农故事宣讲团围绕“编撰背景”“编撰过程”“个人成长”“意义和影响”等内容先后完成了陈溥言、邹思湘、陆承平等在内的10余位专家教授、离退休教师的采访工作,深度挖掘了南农人在编写经典教材中的感人故事,并通过进一步梳理、总结归纳采访内容,将其撰写成文,借助微信公众号、哔哩哔哩等平台进行网络展示和宣讲,践行南农精神。工学院暑期实践团以校训“诚朴勤仁”中的“勤”为切入口,回顾了我校宁远车队所取得的光荣成绩,并以此为原型制作了微电影《炙热》。团队成员通过集中讨论项目方案、撰写并修改视频脚本,用媒体作品献礼母校,立足大学生青年团体拼搏奋进的角度,阐释立德树人的思政格局,诠释新时代下的南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