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收藏本站
  • |
  • ENGLISH

社会实践简报

社会实践简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简报 > 正文

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简报(第18期)

时间:2024-09-02    来源:     作者:丁群      审核:谭智贇 方淦    浏览: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在强农兴农中书写南农青年新篇章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一直以来,学校团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响应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围绕学校发展大局,扎实推进实践育人模式改革优化,打造“南农特色”实践育人工作品牌。今年,学校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组织全校5000余名师生、270支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奔赴祖国31个省,广泛开展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南农青年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践行强农兴农使命,在社会实践的广阔舞台中建功立业,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一、精心组织,强化机制,激发暑期实践新活力

(一)优化供给,促进提质增效

通过完善体系确保实践内容“横向到边”,学校团委探索实施“1+1+10+N”社会实践工作体系,设计开展“青禾乡村振兴”和“挑战杯”创新创业实践专项,聚焦理论普及宣讲、爱国主义教育、发展成就观察、党史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中华文化传承、民族团结、便民服务、绿色生态、岗位见习等10大重点领域,塑造团员青年的N种可能。通过评审立项确保实践项目“纵向到底”,学校团委围绕“主题明确、方案可行、分工明确、安全保障”工作要求,通过材料初审、答辩评审的形式选树一批优秀项目累进支持,立项104支校级重点团队(较去年增加93%),其中,50支入选教育部、团中央等单位的立项(较去年增加85%),切实推动实践育人工作走深走实。

(二)完善制度,强化实践管理

健全组织机制,学校组建工作专班,由分管校领导担任组长,学校团委牵头统筹协调,相关单位、学院参与协作配合,为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奠定组织基础。构建协同机制,学校团委做好科学顶层设计,学院团委具体组织落实,各司其职,通过“需求调研、方案设计、专业指导、项目申报、团队立项、启动培训、躬身实践、总结评比”八大环节全链条协同做好社会实践工作。优化安全机制。在设立团队安全员的基础上,学校团委首次制定安全指南、团队和个人承诺书,确保社会实践有序开展。

(三)善于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开展“指导教师库”建设行动,学校团委联合教师工作部以立项资助的方式鼓励专业教师担任社会实践项目指导教师,同时选派团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担任指导教师,组织各团队依托现有或新建实践基地配备校外实践指导教师,这个暑假,近300名指导老师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具体指导学生实践项目,推动实践育人精准化。开展“团队成员构成”优化行动,学校团委首次通过“双选会”的形式公开统一招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成员,优化成员组成结构,打破团队成员选拔在学院及专业选择上的壁垒,推动团队结构多元化。开展“学生荣誉成就”提升行动,学校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情况、论文报告等作为评奖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依托校内外媒体平台进行展示,提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荣誉感、成就感。

二、瞄准优势,专业赋能,打造青年成长新品牌

(一)支农助农,上好“乡村振兴课”,厚植三农情怀

学校团委发挥组织优势,深化校地共建,主动对接地方团组织,依托涉农高校专业优势,聚焦地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结合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青春笃行”专项行动要求,围绕“乡村振兴促进”专题,精心设计实施了“青禾乡村振兴”定点实践专项,组织73支校院两级重点团队集中赴10个定点县市区,走进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积极开展特色产业调研、乡村文化传承、人居环境改善等专项实践活动。实践团前往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鲁垛镇调研走访产业园,利用专业技能推动中国乱针绣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前往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与当地政府联合开展座谈会,积极探索我国湿地保护的治理模式;走进南京市高淳区漆桥村、和睦涧村等村落,将AI技术融入乡村治理与文化传承;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青峰村,设计园艺疗法康养课程方案,助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二)投身科研,上好“学习研究课”,深化学术引领

为促进“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之间的有效衔接,学校团委通过“内容调研、专家打磨、确定课题”的形式,设计实施了“挑战杯”实践专项,组织12支校院两级重点团队围绕六大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真问题、提出真办法,将建设性意见和举措转化为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人文社科类调查报告成果。实践团聚焦“千万工程”政策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实地走访、访谈干部等形式深入探寻村庄改造的特色发展道路;以问卷调查、实地参观等方式探讨涉农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践行路径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采访农户、亲身体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效落地;开展乡风文明专题田野调查,探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思路。

(三)践行担当,上好“同心筑梦课”,增添青春底色

为深化社会实践成效,学校团委围绕10个重点领域组建校院两级重点团队185支,引导青年学子在火热实践中贡献南农青年力量。开展“读懂中国,致敬‘五老’”“基层干部党纪之我见”等实践活动,通过足迹寻访、实境学习等形式,在党史党纪学习教育中以学促行;开展“祁门县‘五色’名片之发展成就观察”“弘扬西柏坡精神”等实践活动,通过调查访谈、红色宣讲等形式,在感受祖国发展变化中升华爱国情怀;开展“宣笔制作技艺体验”“普通话推广”等实践活动,通过文化体验、文化推广等形式,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增强文化自信;开展“秾绘渝乡”“退渔还湿”等实践活动,通过社区服务、环保宣传等形式,在服务社会中做到知行合一;开展“法律知识进乡村”“青年实干家计划”等实践活动,通过知识宣讲、岗位见习等形式,在服务基层中用心用情做实事。

三、宣传教育,巩固成果,增强实践育人新成效

(一)聚焦人才培养,推进长效机制

学校注重成果凝练,努力实现社会实践“过程”向“成果”转化,持续挖掘、培育、落地、推广一批社会实践过程中专业度较高、切实解决基层急难愁盼问题以及有进一步专业研究需求的优秀项目,形成“项目库”,加大资源倾斜和累进支持,今年暑假,我校社会实践组织开展了校外讲座342场,发放资料16000余份,走访村镇、社区540余个,采访农户5900余户,最终形成调研报告145篇,报告建议63篇,在不断深化社会实践成果与“产学研”的有效连接中完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优势互补作用下,加强实践成果的再挖掘、再利用,全面推进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协同工作高质量发展,架起创新驱动“连心桥”。

(二)扩大宣传影响,提升项目实效

学校团委坚持“传统+新兴”媒体协同发力,成立由校宣传员、院通讯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形成“专人负责、专班推进、常态长效”的宣传机制,全方位为社会实践发声。拓宽宣传渠道,提升宣传品质,加大宣传力度,重点依托校报推出专版,在学校官微和官网推出七大实践专题报道,截至目前,阅读量已达2.6万余次,在学校团委官微、官网平台,开设并发布18期“实践进行时”专栏,截至目前,校内媒体报道544次,获中国青年报、新华网、学校共青团、团学苏刊等市级及以上媒体报道593次(其中,省级及以上288次)。创新宣传形式,团队定期报送、学校集中发布工作简报18期,各团队累计拍摄微电影、视频215个,以“快讯+纪实”的形式充分展示实践动态,以宣传赋能实践工作高质量发展,展现实践活动新进展、新气象。

(三)总结凝练成果,推广优秀经验

学校通过项目结项答辩、校院年度总结、朋辈分享交流和表彰总结大会,实现社会实践成果与经验的共享,扩大社会实践成果的辐射范围,使更多的学生获益。凝练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制作暑期社会实践成果集;举办年度实践育人工作表彰大会,充分发挥典型项目、案例、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好相关评选和推荐工作,对社会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团队和个人进行专题报道和集中表彰,广泛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实践团队又向着祖国基层、乡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亲身体会了党的群众路线之精髓,践行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提高了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未来,学校团委将继续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号召,在实践育人工作中广泛搭建平台、强化服务、打造品牌,不断探索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发展路径,推动实践育人工作走深走实,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实干中增长才干,在磨砺中锤炼品德,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国家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