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收藏本站
  • |
  • ENGLISH

人物专题

服务之星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专题 > 服务之星 > 正文

李承霖:把志愿奉献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时间:2023-10-20    来源:团委宣传部     作者:冯小慧      审核:    浏览:

李承霖,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曾任南京农业大学校红会副主席、校青马工程培训班学习委员、校公务员协会副会长,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院司仪队队长。曾获2021年度“南京市优秀青年志愿者”、南京农业大学2020-2021“优秀学生干部”、2019—2020学年公共管理学院最佳副部、南京农业大学2020年度“优秀志愿者”、2020年度南京农业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2021年南农优品“潮变新生,播出有型”南京农业大学电商主播主持人大赛三等奖、2021年公共管理学院舞台剧大赛二等奖等。

“半永久”的红马甲

“请大家有序排队,保持好距离,提前打开身份码。”在南农小核酸检测点,李承霖有条不紊地引导着核酸检测的队伍。去年暑假,南京突发疫情,连夜开展全民核酸检测,彼时留在南京做暑期社会实践的李承霖,在看到招募志愿者的通知后,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表,从余晖未尽的傍晚忙至天色微白的清晨,户外三十多度的高温下,李承霖身上的红马甲一次次被汗水浸湿,声音也因长时间的秩序维护变得沙哑。这是他第二次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上一次是在家乡乌鲁木齐。“作为大学生,我很高兴能在社区、国家有需要的时候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早上稍作休息,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社区服务站,负责人员信息的采集核对工作。结束社区的志愿服务后,李承霖回到学校,开始着手修改校红会“博爱青春”暑期实践项目的方案。原来,受疫情影响,“博爱青春”暑期实践不得不暂停一切线下活动,作为主要负责人的他,需要迅速拿出应急方案,让活动继续进行。最终,“博爱青春“暑期实践团队以线上录制科普视频的形式,让1215人了解到生命健康知识。



如果将李承霖的日常拆解成一个个名词,“志愿服务”绝对是其中最醒目的一张标签。于他而言,志愿服务早已成为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一个习惯,超过500小时的志愿服务总时长,让红马甲几乎成为焊在他身上的一个“半永久性”的存在,他也因此获得“南京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的荣誉。

有一份光,发一份热

谈及参与志愿服务的初衷,李承霖认为,一方面是家庭氛围让他从小养成了乐于助人的品质。“我家一直以来都教导我多付出、多做事。志愿服务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他人的机会。”另一方面是生活经历让他看到很多现实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我很小就知道生活中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也遇到过连学都上不起的同学,我太知道自己安稳的条件有多来之不易了。因为看到更多现实的无奈,所以我才更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做些什么。”




而持之以恒地坚持志愿服务,则是李承霖亲身体验志愿服务、被志愿服务的魅力所打动后做出的选择。在高淳的小村庄,李承霖和志愿者们给当地的留守儿童开展卫生健康知识的科普课堂,课后,孩子们兴奋地拉着他的手跑到自家的西瓜田里,邀请他一起采摘并品尝西瓜。孩子们的笑脸和真诚纯粹的谢意,让李承霖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可以为他人、为社会带来微小的、正向的改变。“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带着这样的信念,他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走得愈发坚定。

用云翳造就黄昏

入学三年多,李承霖参加和组织的志愿活动不计其数,军训服回收、献血车进校园、光盘行动、生命健康周活动……在每次的志愿活动中,他都会统筹计划,提前安排参与志愿服务的同学,在现场组织同学有序开展活动,并注意志愿服务马甲、活动工具的借还等等细节问题;他在筹备活动时,从来不“以我为主”,而是充分考虑同学们的喜好,让同学们乐意参加;待人接物如和各类人群对接沟通,宣传设计如做海报、做PPT,他都信手拈来。在一次次的实践和锻炼中,他从一名执行任务的小干事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校红会副主席,收获了一群优秀的、志同道合的伙伴,综合能力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变得更加自信开朗。“志愿服务不只是我去帮助别人,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这段如星星般珍贵的时光,值得李承霖用一生去珍藏。



“May there be enough clouds in your life, to make a beautiful sunset。”李承霖用冰心《谈生命》中的一句话来表达对未来的自己的期许,即“愿你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李承霖希望,在未来人生的某一阶段,回过头来,可以无悔于自己的每一个尝试和每一次体验。

相信把志愿奉献作为生活方式的他,可以将每一个帮助过的人、每一次与他人产生连结的志愿经历,都化作数不尽的云翳,最终造就一片属于自己、也照耀他人的绚烂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