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昊宏,南京农业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巩留分队队长,2019年6月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金融院金融学专业,保送至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本科期间曾担任南京农业大学学生会副主席,南京农业大学金融153班班长,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团务助理等职,先后荣获南京农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团务助理”、“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毕业生”的称号。曾荣获南京农业大学三好学生一等奖学金,主持校级SRT项目一项,支教期间荣获省级优秀志愿者表彰。
此事难分付,初心本谁先许
他出生于教师家庭,耳濡目染中也对教师和教育充满了敬意与憧憬,成长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他的初心。而机缘巧合之下,他采访了一位前往支教的学长,年轻的心再一次被这种为人类启明的美好愿景所触动。机遇很快就来了,南农的研究生支教团成为了他实现这一愿望的绝佳途径。他也十分憧憬像他曾采访过的那位学长一样去支援西部,去用自己一年的青春时光去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说,因为一直在享受国家的福利,所有希望能为社会,为国家奉献自己所学,传播知识。同时,他也觉得这次支教是自我锤炼和自我提升的过程,能丰富语言表达和为人处事能力,从中放飞青春的梦想,沉淀自己的阅历。
在成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后,他果断选择了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在他的概念中,提起“西部”就想到了新疆,而巩留县的支教项目是高中,可以更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岗位中。同时也可能让孩子们起到“小先生”的作用,教学相长,应该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口援疆后,边风似汉家
初到新疆,他甚至有些惊讶。想来是对口援疆等工作的成果新疆并不像一些人固有印象中的那样落后,除了气候的不同外,新疆的城市和我国其他区域的并无什么区别,而巩留县同家乡的县城差不多。
陌生感的剥离使他很快就适应了当地的环境。
不过细心的他也发现,与占我国领土大多数的传统农耕地区相比,作为传统游牧地区的伊犁州并没有沿着农耕-工业的惯常模式发展,而是依托了当地区位优势,如矿产资源、丰富的水土资源和优良的气候环境,从而发展出了新型的商品农牧业。而当地的发展其实也基本是靠这种农业经济去推动。而工业较为罕见,他认为这主要是归因于当地基本建设能力的缺乏以及工业人才的缺少。
他也思索着怎样针对性地对孩子们进行引导,激发起他们对建设美丽家乡的热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在巩留县支教并且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与当初的预想不同,他发现当地的孩子普遍倾向于在新疆内部发展。而且由于当地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孩子们的知识体系时常处于一个断层状态,这也导致他们没有养成最适当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同时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对于踌躇满志的他来说,这无疑是泼了一盆凉水——他习以为常的那种学生本就应该认真学习,努力上进的观念在这里尚未形成的,孩子们普遍不清楚“学习”是为了什么,而是随着自己的天性成长。对于他来说,一年的支教时光,“传道授业”无疑是困难的,在这里他更多地扮演解惑者的角色。他从希望给学生们灌输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学习是为了明天”这种观念,因地制宜地转变为孩子们亦师亦友的领路人,因人施教,鼓励他们能从更高的起点上掌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知识和技能。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在巩留支教的这段时间,他也在和孩子们一同成长,更清醒地认识这个世界和认识自己。在这里,他意识到了“诚朴勤仁”的真意,不是过分强调刻板的知识,而是教学生们做善良正直向上的人。他非常在乎学生们一点一滴的变化,十分欣慰于孩子们从抗拒排斥到乐于接受的过程。而教学过程中的正向反馈和愈发良好的学习环境更是令他无比的惊喜。正如去支教前的指导老师所说,他明白了支教的目的不是单纯提高孩子的成绩,而是让孩子更喜欢学习,或者说更多的是陪他们成长,给他们力量,陪他们去积淀。进而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好伴侣,鼓励他们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帮助其成长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