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收藏本站
  • |
  • ENGLISH

基层动态

植保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动态 > 植保院 > 正文

忆先贤、逛展馆、做标本……这个重阳节里的入学教育有意思

时间:2021-10-26    来源:植保院     作者:植物保护学院团委      审核:    浏览:

九九重阳日,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大一新生迎来了一堂特殊的入学教育课。

重九话历史,老少齐聚忆先贤

适逢重阳,中国自来就有登高祭祖、感恩敬老的传统。学院邀请全国五一劳动模范奖章获得者、中国棉铃虫防治专家——80高龄的沈晋良教授与同学们共度节日。同学们向沈老师献上鲜花、送去祝福,也在沈老师的带领下,参观“风云百年 砥砺今朝”植物保护学科百年专题展览,共话植保前世今生。

中国课堂上的第一次植物病理学课程、第一个昆虫专门研究机构、金陵大学时期的真菌标本登录簿、建系初期的显微镜、手绘精美教学挂画……在沈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的思绪登上祖国和时代、学校和学院的发展之峰,追忆前辈先贤,致敬他们把生命意义嵌进时代年轮的奋斗人生。而得知沈老师八旬高龄依旧奋战在科研一线、奔走于田间地头时,同学们更深刻地体悟到了植保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更加坚定了学农为农、兴农报国的理想和信念。

知行相结合,亲手实践学专业

看完展览,同学们又来到学院特有的昆虫标本馆,这里有学院目前保存最早的1938年的叩甲科昆虫、中国仅有两种的缺翅目昆虫、在昆虫分类学具有重要意义的毛翅目模式种标本……历经百年的标本珍藏,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植保学科的历史积淀、植保人的科学严谨,也引发了同学们探求专业的兴趣。

接着,同学们还在学长学姐的指导下动手制作蝴蝶标本。小小标本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大有学问,还软、定针、展翅、整姿……期间,需要对昆虫形态的精准把握、冷静从容的心态、分毫不差的细致、精益求精的精神。制作标本的过程,既是对实践能力的训练,也是对科研态度的磨炼,是每个植保人的必修课,制作精良的标本能够长久保存百余年。同学们在亲身实践中,充分感受到了植保专业的乐趣与魅力。

据悉,此次活动是植物保护学院新生系列入学教育的一部分,后续将陆续开展大学适应、专业解密、安全教育、心理教育、生涯启蒙等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