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收藏本站
  • |
  • ENGLISH

基层动态

资环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动态 > 资环院 > 正文

资环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资环万象——生态系统能力强,自我调节有妙用

时间:2022-12-08    来源:资环院     作者:      审核:    浏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深入人心的金句之一,也是在近年考察中频频“出镜”的一句话。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2022年7月1日至7月23日在聂欣老师的指导下,“生态百景,‘资’心常在”小分队成员在多地社区开展返家乡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科普行动,并对当地生态保护情况进行调研。

前期准备

7月1日至7月17日,小分队部分成员进行了物资准备活动:陆云昊同学负责设计调查问卷;张丽雯同学负责制作海报;高曼宸、肖妍钰同学负责制作宣传手册;王孙心怡同学负责制作队旗、横幅,并将这些材料分发至队员的社会实践开展地。物资到达后即开展线下社会实践活动。



各小组实践内容

7月19日下午18时小队成员杨雯君来到大理市全民健身中心,对中心周围生态系统保护及自我调节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并记录了多种生态修复措施。她也对居住在周边的居民进行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科普。7月20日上午,她来到大理市洱海生态廊道采访廊道基层工作人员。采访中,廊道工作人员了解了该社会实践的开展情况后介绍了洱海生态廊道项目自开展至今取得的成果,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

根据采访她了解到:大理市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洱海生态廊道工程),从世界各地已建成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摘得LILA2022基础设施类别奖,是利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推进生态措施的优秀示例。



7月20日下午,小组成员辛琦同学由于疫情原因无法按原计划开展线下宣讲活动,最终在线上开展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科普宣传活动。他在家乡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汉源镇通过向参加腾讯会议的人员展示宣传册,进行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教育等活动,宣传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其与人类生存之间所存在的关系,让他们树立了保护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意识。活动中还包括着与听讲人员的互动提问交流,更加深刻了他们对与生态环境自我调节能力的认识,使得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反馈与回应。



7月21日下午小队成员郭欣怡、回祎萌来到天津市和平区民园广场,展开易拉宝与队旗,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进行科普讲解和邀请路人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科普宣传。7月22日晚,鉴于天津市疫情防控需求,小队成员黄敬通过线上腾讯会议的方式,向天津市红桥区邵公庄街道的居民进行宣讲。会议反馈良好,会后居民向宣讲人员积极提问并得到解答,让居民针对“森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最强”这一误区有了新的认识。



7月22日,小组成员姜闻雨、冯靖雯、许涵佳分别在重庆市重庆理工大学校外、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运河街道、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青阳街道育才花园社区开展活动。她们先分发宣传手册,对过往居民进行了宣传讲解。随后在街道贴横幅摆放易拉宝,设置简易摊位,邀请路人填写调查问卷,并在填写后进行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科普宣传。科普主要针对判断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弱的标准进行,帮助受众认识各类型生态系统对生态环境的不同作用。



7月23日队员李珺一江苏省江阴市澄江街道开展了实践。她在社区挂起横幅海报,给路人邻里街坊发宣传手册以及让他们扫码填写调查问卷,过程当中她认真解答居民的问题,给他们讲解有关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知识。通过这次活动,社区居民表示走出了很多有关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误区,意识到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有限性。她很开心用自己通俗易懂的话语让大家了解到自己在学校所需涉及的专业知识。



同日下午,小队成员严兴瑶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大同镇新场村花棚社区进行科普宣讲活动,他采用上门每家每户科普的方式,为街坊邻居分发宣传手册并进行科普宣讲。在宣讲过程中,居民认真倾听,积极提问。最后大家都了解到了关于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相关知识,也逐渐明白了当地政府进行的一系列生态措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加或保护原有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布局更多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蹚出适合自身实际、各具区域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实践成果

各地的成员们都以防疫、安全为原则,因地制宜地完成了自己的社会实践,截至2021年7月24日上午12时,共收集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调查问卷469份,累计发放环保知识宣传手册八百余份。开展线下科普宣讲8个城市,线上问卷参与者来自全国多个地区。至此“生态百景,‘资’心常在”小分队社会实践线下工作圆满成功,后期社会实践工作将在认真整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形成高质量的社会实践报告,提交科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