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绿意正浓。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微圾分·青山薪火”垃圾分类调研团将青春热情融入环保实践,把社区垃圾分类调研与“益杯行动”公益推广双线并行,在南京市玄武区掀起一股清新的环保风潮。
社区探访:分类红蓝灰绿,细察民情实态
理论之树,终要植根实践土壤。7月18日至19日,调研团深入各大社区。他们的目光锁定在社区垃圾回收站的“四分类桶”上,仔细审视标识是否清晰、摆放是否合规、分类是否到位。队员们躬身细致排查,记录的不仅是分类现状,更凝结着对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的深入思考。

调研路上

检查垃圾分类情况
玄武街巷:骑行穿梭倡减塑,千语汇成无废声
夜幕与晨曦见证着志愿者的行迹。18日及19日,身着玄武区城管局“红绿蓝”志愿者马甲的队员们两两成组,脚踩单车,如绿色信使般穿梭于新街口、梅园新村、玄武湖、孝陵卫等街道。他们的目的地是各现制饮品店。“请支持顾客自带杯”、“尝试提供优惠鼓励减塑”、“让我们一起做好垃圾分类”……队员们用耐心与巧思,将“益杯行动”的倡议一一送达。“益杯行动”是由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江苏省地质学会、南京市“蓝精灵”垃圾分类志愿者总队共同指导,绿石环境保护中心、“微光聚”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心共同承办的现制饮品减塑活动。一次次的沟通,不仅传递了绿色理念,也定格了队员们与店员会心一笑的温暖瞬间。百余家门店的足迹,丈量的是玄武区的广度,沉淀的是绿色消费的希望。




“益杯行动”宣传
“微圾分·青山薪火”实践团以行动为笔,以社区为纸,以倡议为墨,在垃圾分类的版图上描绘规范,在减塑的浪潮中激起涟漪。当“红蓝灰绿”在社区归位井然,当自带杯的倡议走进街头巷尾的奶茶店,他们不仅践行着“诚朴勤仁”的校训,更用青年智慧与担当,为守护“绿色颜值”、建设无废城市播撒下薪火相传的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