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日下午,人文学院组织师生一同观看影片《1921》。
影片重现了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背景迥异、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从民族危亡的困境出发,将青春理想化作救国救民、寻求真理的信念,突破国际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中华民族的坚实领导者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坚韧的毅力,留下不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观影过程中,大家深切感受到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和使命。一个个历史大事件,激励大家汲取榜样力量,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军阀要我死,我要中国生。”随着这句口号,这部电影逐渐拉开序幕,1921年注定是被载入史册的一年。虽然众星云集,但他们精湛的演技让我毫不出戏,片尾邓恩铭惨死的镜头让我的心揪了起来,陈独秀多次被捕入狱,当时的环境太过恶劣。李达撕毁毛润之给的账单的那一刻,瞬间泪目。中国人就应该同仇敌忾,不忘历史!
——人文学院辅导员 林延胜
一百年前守常先生写下“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青春之民族。”今天我们回答“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青年人定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以青春之名,书写清澈挚爱,以心中红星,献礼中华!” 如此百年,方有今天,我们何其有幸,生于华夏,承一脉血流淌,不经战乱,不缺衣食,见证百年,我们不止骄傲与感动,更坚信脚下的道路! 筚路蓝缕创伟业,初心不忘再出发!
——人文学院辅导员 戴雨舒南
“中国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这句话的背景是当年抗击日本侵略抵制日货时发出的感慨,那时候连焚烧日货的火柴都是日本制造的,时过境迁,看到最后老一辈革命先烈牺牲时,不论电影中间如何叙事,还是泪目了。
——20经济法学 陈赛汉
电影“人如其名”,讲述在1921年的上海,13位来自不同地方的热血青年,在理想和使命感的指引下,克服重重困难联合起来,成功地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而这13位“一大”代表平均年龄不到28岁。很多人可能都没意识到,课本上我们敬仰缅怀的那些先辈们,在一百年前的时候,其实都是青春洋溢的年轻人,他们慷慨就义为家国大义奋不顾身,而他们也天真烂漫乐观文艺,他们是进步的新青年,他们又是柴米油盐中打拼的普通人。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就是感激。
——20社会学 任心怡
《1921》的故事穿插了很多历史事件,讲述了一群年均28岁的年轻人,是如何点起信仰的火把,照亮中国未来之路的过程。小时候就对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佩服的五体投地,对先辈们的事迹经常有种“他们怎么做到的”啊的崇拜感!所以看到《1921》时,代入感特别强,演员们对自己的角色的诠释仿佛让我们置身于那个年代,他们有勇气有智慧,有朝气有活力!
看完电影真的无比感恩现在,感恩1921年的他/她们。“有人永远是少年,永远有人是少年”,脚下本无路,是有人走了,走的人多了,才有了路,有起点,有终点,有家有国。
——20农村发展 王羽涛
1921年,南湖红船上的星星之火,如今正以势不可挡的燎原之势,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着他独具特色的魅力。
通过这次《1921》的观影,我们看到伟大的革命先辈为了新中国,为了心中的信仰抛头颅洒热血,激励着我们新时代青年肩负重任,砥砺前行。自1921年至今,百年的风雨洗礼,留下的是不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20科技史 滕浩然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发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工作,忠诚担当,主动作为,为学校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以及人文学院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