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等上级部门相关通知要求,今年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的原则,实施了“喜迎二十大”、“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创业见习”、“便民环保服务”、“民族团结实践”和“迎接百廿校庆”六个专项计划。在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学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结合市民生活需求,围绕生态环保、绿色生活、饮食健康、金融知识等方面开展义务咨询、技术帮扶、饮食健康宣传等活动,方便和丰富居民生活,增强青年学生服务人民、回馈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开展生态环境调研,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环境现状分析的有机结合,贯彻新发展理念,为生态综合治理建言献策。资环院“秦淮百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针对水质环境检测、土壤质量调查、生物多样性调查三个不同的方向,组建小分队,各自前往秦淮河流域,就河流上中下游近岸土壤、水质以及物种多样性现状开展采样调研活动。团队开展为期3天的多点位多频次采样,对秦淮河流域的生态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综合评估了城市化进程对秦淮河流域的影响,并探究了“种植超富集植物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加入土壤结构改良剂提高重金属固定性”“控制工业‘三废’排放,推广清洁生产”等可能的治理方案。农学院“绿色生活在行动”实践团队分别前往江苏常州、山东泰安、辽宁大连等地,通过发放调研问卷及线上线下采访等形式调查垃圾分类的落实情况。实践队员们走访调研了部分社区,并就调研走访过程中发现的部分垃圾分类投放驿站未正常开放、部分社区垃圾桶设置不齐全、垃圾分类信息公示不明确、建筑垃圾随意丢弃等问题及时反馈给了当地社区居委会和环保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均表示将尽快落实整改。
二是宣传国家环保政策,助推垃圾分类工作落实落地,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实际行动参与城市文明建设。经管院“见圾行事”垃圾分类调研团以“分门别类,见圾行事”为主题,针对居民缺乏垃圾分类能力和垃圾分类意识等核心问题,将调研重点聚焦在生活垃圾分类的知识掌握和意识培养上,开展社会实践调研,为垃圾分类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贡献力量。智能院“指尖上的垃圾分类”实践团,先后前往江北新区鼎泰家园社区、艾菲花园社区、新桥家园社区等地开展调研。通过采访、问卷发放等形式,了解当地社区的垃圾分类效果及宣传情况,并针对垃圾分类的重难点问题设计制作了系列宣传海报,协助工作人员做好住户对生活垃圾进行细致分类的指导,助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向高质量发展,促进资源回收利用。
三是走进社会基层一线,深入了解民众所需,聚焦社会发展现状,为区域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新思路。园艺院“携园艺之美,进社区基层”实践团队在月牙湖街道,协助街道开展了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团队成员们深入社区观察、记录存在的私拉电线、非机动车违规停放等不安全现象,向居民详细介绍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引导居民做好夏日安全防范,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为文明和谐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信管院“星与心愿,夏乡之源”实践团成员以“返家乡”的形式,分别前往江苏省、甘肃省内的多个社区,面向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群体,通过问卷发放、询问调查等形式,了解农村现有公共健身器材投入与使用情况。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断取得新进展,团队成员切实感受到农村环境品质的全方位提升。在实践过程中,小组成员发现健身器材的投入数量大幅增加,但在使用后期的管理维护等问题上仍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实践团队通过撰写调研报告的形式,整合农村健身器材在投入使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便利广大农民日常生活提出可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