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的原则,实施了“喜迎二十大”“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创业见习”“便民环保服务”“民族团结实践”和“迎接百廿校庆”六个专项计划。其中“喜迎二十大”专项计划主要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团结引领青年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返家乡、进社区等形式开展义务讲解、人物寻访及互动宣讲等活动,并对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了参观巡礼,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切实感悟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
一是开展返乡调研,保护利用身边红色资源,以青年实践力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理学院“扎根红色脉搏,坚定理想信念”暑期实践团队围绕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百年历程,组织团队成员在暑期返乡期间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开展实践调研,并以小组为单位搭建云端课堂,进行交流讨论。团队于全国各地留下33处红色印记,汇总出青年革命者、时代榜样力量、南农优秀校友事迹100件,借助网络平台,将实践成果集锦转化为云端资源,以各地革命纪念馆为载体,嵌入党史事件和人物要素,形成了“走进红色革命纪念馆H5打卡”系列作品。智能院“青春心向党,献礼二十大”家乡红色资源寻访调研团成员分组前往了贵阳市贵州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包头市王若飞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无锡市城中花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团队围绕家乡红色旅游资源的使用和推广情况开展调研,针对部分历史景区宣传力度不足、保护措施不到位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尝试探寻当地历史人文资源的发展路径,为盘活红色资源提出合理构想。食品院“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精神”实践团前往多个革命老区,与革命老兵、优秀党员等进行深度交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江西德兴县,团队成员用心倾听优秀书法教师余有水的人生历程,从中感悟到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伟大变迁,虚心学习乐于奉献、锐意进取的榜样精神;在四川荣县,团队成员实地参观了吴玉章故居纪念馆,并对纪念馆工作人员、党员林菊英进行了采访,体会到了爱党爱国精神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具体表现;在江苏省南京市,团队成员采访到革命老兵季诗章,聆听季老介绍了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了解到革命先辈在涟水战役中奋勇杀敌的先进事迹。
二是躬耕时代伟业,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携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植保院为迎接党的二十大顺利召开,组建了“新农匠心说,筑梦百廿情”新农人寻访调研团,以“新农人·明农业之兴,助家国之盛”为主题,通过立足乡村振兴实践成果,聚焦新农人从业故事,探求新农业革新蓝图,展望新青年未来发展。团队成员通过视频拍摄、图文描述、问卷调查、人物访谈等方式,搜集、整理、汇编了团队与120位新农人的访谈调研成果,并依托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发布。团队成员立志讲好全国范围内70、80、90、00年代出生的高素质新型农业人才的成长奋斗故事,形成新农人人物访谈集、新农人职业画像册、新农人寄语视频等成果献礼党的二十大。农学院“秾心向党”实践团队以“青春心向党,献礼二十大”为主题,依托作物学的一流学科平台,发挥学校与贵州咸宁村“10+10”帮扶项目优势,深入农业产业构建与帮扶,透过农业帮扶看乡村发展进而展现中国力量,通过开展“跟着总书记足迹深入乡村田间”等系列活动,调研国家政策、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培养“三农”自信与“三农”情怀。
三是投身普及宣讲,通过义务讲解服务社会,带动广大民众厚植家国情怀。校青协、工学院等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引导社会公众理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意义,践行文明健康、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入选“强国有我,核你一起”大学生志愿宣讲团。其中,“聚焦核碳,强国复兴”双碳理念宣讲团前往南京市浦口区下的多个社区开展线下宣讲,并以录播课的形式对小学生们开展云端授课,从“神奇的核科技”“神圣的核事业”“神秘的核工业”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并在微信公众号以及其他的网站进行推广宣传。“‘核’秾一起,‘植’梦于心”志愿宣讲队走进北京市海淀区开展宣讲活动,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基本了解了当地居民对“核”知识的熟悉程度,基于大众对“核”知识的普遍认知,从核工业战略目标与日常生活两个角度切入,讲述“两弹一星”元勋为核事业发展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带领街道居民一起回顾了党领导下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历程,让“核”知识走向大众,并积极宣扬“核工业精神谱系”中的时代精神。人文院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志愿讲解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队带领孩子们参观馆内祭器、石碑等文物,为广大青少年游客进行了非遗课程的授课,志愿者们还将喜迎二十大与民俗文化进行了巧妙结合,开展了面向广大青少年的“童心向党”主题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