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收藏本站
  • |
  • ENGLISH

社会实践简报

社会实践简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简报 > 正文

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简报(第18期)

时间:2023-08-20    来源:团委青年发展部     作者:丁群 徐灿      审核:    浏览: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学校“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为主题,开展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整合资源,凝聚力量,着力搭建社会实践平台,聚焦三农主题调研、乡村振兴服务、理论普及宣讲、发展成就观察、党史学习教育、民族团结实践、便民服务实践、绿色生态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岗位见习实践等重点领域,共组建50余支校级重点团队,100余支院级重点团队,其中27支团队还获得教育部、团中央等单位的专项立项。本年度,共有5000余名南农师生奔赴祖国各地,在社会实践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社会实践工作基础

(一)完善机制建设,保障工作落地落实

进一步健全暑期社会实践组织机制,组建专班,由分管校领导担任组长,学校团委牵头统筹协调,相关单位、学院参与协作配合的工作体系,为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奠定组织基础;各学院、各单位组建社会实践工作小组,结合实际,统筹做好项目执行、队伍构建及安全保障,保证社会实践开展成效同时,构建学校与各单位沟通协调机制,在社会实践开展过程中通过每日进展报送、简报等方法加强监督,针对项目关键点把握、难点突破及亮点宣传等工作进行“校院协同”。

(二)做好项目评审,促进工作提质增效

为提升社会实践工作实效性及资助精准度,校团委组织开展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立项评审工作,拟选树一批优秀项目进行累进支持。校团委围绕“主题创新、方案可行、分工明确、保障到位”的工作要求对各单位、各学院申报的优秀项目进行项目评审,最终评选出园艺学院“秾绘乡情——美丽‘黔’村振兴七彩行”等54支校级一、二、三类重点团队,提供专项经费支持,打造品牌项目。

(三)重视过程管理,激发工作创新活力

深化校地共建、校社合作,与扬州市宝应县农业农村局、江苏禾田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事业单位签订基地共建协议,结合社区切实需求,围绕理论普及、便民服务、绿色生态等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指导教师在实践育人工作中的突出作用,建立指导教师带队制度,鼓励团干部、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亲自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其中重点项目中高级职称的指导教师占比达70%以上,切实提升活动质量;实践结束后,组织开展2023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工作,发挥先进单位、优秀个人的示范带头作用,深化活动效果,扩大活动影响。

二、筑牢思想,服务三农,贡献南农学子青春力量

学校立足学校学科优势,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动员组织广大师生走基层、勤调研、访民情、办实事,共组织校内培训97场,校外讲座105场,发放资料13000份,走访村镇、社区480个,采访农户4220余户。

(一)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

学校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组建工学院“红船领航,奋楫扬帆”红色精神领航团等15支红色实践团队,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民族团结实践、发展成就观察,走进20余个城市,重走红色足迹、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通过马克思主义学院乡村讲读班主题实践活动、理学院雨花课堂活动等一系列专题宣讲、线上党课、宣传海报等形式,开展有广度、有深度、有创意的党史学习教育,带领青年学生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并积极参与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

(二)重视“三农”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学校充分发挥涉农高校优势,围绕三农主题调研、乡村振兴服务,组建经济管理学院“寻找新农人,聆听兴农声”实践团队等50余支“三农”主题实践团队,关注百姓所需、所盼、所难,前往150余个助农企业、基地、研究所,围绕主题开展乡村产业调研、生产方式优化、乡风文明提升等专项实践活动,选派干部教师随队指导,引导青年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把双脚扎进泥土里,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形成乡村振兴调研、实施方案30余份,尤其在丁艳锋教授团队的新型缓控释肥、水稻机插侧深施肥等农业技术的推广、安徽阜阳太和县、阜南县畜牧业产业的调研获得了显著的成效,将社会观察、调查研究和感悟思考等成果转化为建设性意见和举措,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三)立足专业学科,服务社会大众

学校聚焦群众的切实需求,立足专业知识,围绕理论普及宣讲便民服务实践、绿色生态实践、岗位见习实践等主题组建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法律人在行动”实践团队、动医院“扬帆行动”企业见习实践团等5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团队围绕食品安全、法律知识、生态文明进行实地考察和走访,通过开展植物保护学院病虫害防治科普、外国语学院非遗文化科普等相关科普宣传活动,提升群众的科学素养,并为周边社区和群众提供儿童陪护、社区义诊、绿色科考等服务共计105次,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三、锚定长效,宣传总结,展现实践工作崭新气象

(一)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实践成果落地

学校要求各团队立足学科,发挥指导教师学术引领的核心作用,力求找准“小切口”展开“大纵深”。探索选拔一批社会实践过程中专业度较高、切实解决了基层和一线的“急难愁盼”问题并有进一步专业研究需要的优秀项目,倾斜资源,持续支持,并与“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学科竞赛、SRT等科研活动进行对接,尝试建立社会实践的学术研究长效机制。同时,重视发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补、相长的作用,加强实践成果的再挖掘、再利用,提高社会实践对教师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的融入性。

(二)优化宣传机制,提升实践项目影响

学校成立社会实践宣传工作组,设置通讯员,及时报送活动最新材料,形成“专人负责、专班推进、常态长效”的宣传机制。小组不断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依托“南农青年”公众号、官网等平台,开设“实践进行时”“基层动态”等宣传专栏,以宣传赋能实践工作高质量发展,展现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新进展、新气象。截至8月18日,活动共获新华网、中国青年网、南京日报等市级以上媒体报道180余次,社会实践工作影响力显著加强。

(三)重视终期总结,助力实践经验推广

学校做好社会实践总结工作,将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短视频、新闻稿推荐至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平台进行展示,宣传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中涌现出的优秀个人和事迹、鲜活经验、创新做法。根据各单位、各学院及校级一、二、三类重点团队提交的社会实践终期总结报告和结题书,结合暑期实践表现,评选出2023年暑期“三下”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开展评选工作,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学校实践团队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未来,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在实学实干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贡献南农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