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积极筹备2024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南京农业大学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学科专业特色,增设“青禾乡村振兴”定点实践和“挑战杯”创新创业实践两个专项,积极开展理论宣讲、爱国教育、成就观察、党史学习、党纪学习、文化传承、民族团结、便民服务、绿色生态、岗位见习等十大重点领域行动,注重塑造团员青年的N种可能,探索实施“1+1+10+N”社会实践工作体系。学校共组建社会实践重点团队200余支,组织动员全校5千余名师生奔赴全国开展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学习党史党纪 坚定理想信念
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组织青年学生在实境中全面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感悟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党的纪律建设经验,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爱党报国信念、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园艺学院“红心铸秾魂,彩绘传承行”实践团基于南京市高淳区西社村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结合园艺、风景园林等学科优势,绘制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主题文化墙,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生态绿”与“革命红”的有机结合。食品科技学院“食心向党,浓浓赤子情”实践团走访周边高校和社区,了解党纪学习教育开展情况,并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形成一批党纪学习教育实践成果,实地感受百年来党的纪律建设成就和经验。理学院“雨滴凝聚信仰,传颂党史峥嵘”实践团深度挖掘雨花台英烈精神,通过短剧拍摄、红色调研,将英烈事迹讲述给更多人听。校寻往南“秾”校史研习社“赤焰传承先辈,红色筑梦先锋”党史学习教育团深度融合校史与党史等红色记忆,分享红色人物先进事迹,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助力乡村振兴 厚植三农情怀
深化校地合作,结合地方产业需要,学校精心设计实施“青禾乡村振兴”定点实践专项,引导青年学生走向农业、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广泛开展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乡村环境美化、乡风文明提升等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厚植三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研究生院“硕博学子麻江行”科技服务团通过开展产业科技服务,探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潜在问题,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建议与措施,发挥农科学子在拉动地区发展、乡村振兴服务领域的能力和作用。公共管理学院“食”采飞扬实践团深耕食叶草产业研究,积极探索新型合作经营模式,助力市场渠道拓宽,推动食叶草产业化进程,为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生命科学学院“夏耘蕈彩,菌绘新乡”实践团通过实验室鉴定、市场调研与数媒推广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食用菌市场调研,助力食用菌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推动科技兴农工作开展。工学院“机缘巧禾,乡约一夏”乡村振兴服务团通过田间推广与实践课堂的形式,设置乡村文化元素打卡点,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应用管理与绿色农业宣传相结合。人工智能学院“智联农”智能农业技术实践团走访调研南京市六合区农业科技产业成果,整理分析智能农业技术在田间的使用现状,寻求智能农业技术落地的新途径。信息管理学院“鲁垛遗韵”实践团依托数字平台开发,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科学技术与鲁垛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乱针绣”相结合,推动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宣传。校友联络会“逐梦启航”实践团采访记录优秀校友的故事,增强学生服务“三农”的责任感,传播弘扬“诚朴勤仁”的南农精神。
深入基层调研 拓展青年视野
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中国大地为课堂,以脱贫攻坚重大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等为现实教材。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深度访谈、岗位实践、劳动体验等多种方式,重点围绕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并将社会观察、知识积累、实践思考等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性意见和举措,真正做到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农学院“诚‘葡’‘晴’仁”实践团实地参观调研生态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情况,深化学生对乡村振兴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发展成果的具体感知。动物科技学院动科学子“企业行”实践团分赴多个企业开展交流学习,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解决“三农”问题贡献自身力量。经济管理学院“盐碱地变粮仓——‘政产研推用’协同治理模式”调查研究团通过深入访谈相关利益方对盐碱地综合利用的看法、期望与参与度,致力于探索一条与四省区实际情况、政产研推用紧密结合的盐碱地综合利用路径,为全国的盐碱地开发和利用提供借鉴参考。动物医学院“新中国成立75周年畜牧业发展成就”调研团通过人物访谈、问卷调研等形式,形成一批故事文集、短片等成果,了解宣传一代代南农兽医人为中国畜牧业做出的贡献。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秾研乡风”实践团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调研江苏地方乡风文明建设现状,寻找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金融学院“点‘绿’成金”实践团调研生态补偿型、产业发展型和金融支持型的生态产品实例,了解当地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情况,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路径及保障机制。马克思主义学院“逐千重浪,企乡村兴”实践团通过个案的深度访谈和调研,深入研究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动力机制、践行路径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推动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
赋能便民环保 践行使命担当
紧密结合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以“助老、助童、助残”“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主题,积极探索实施“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的便民环保行动,组织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科技推广、为老助残、教育帮扶、垃圾分类、手绘乡村等特色实践服务,丰富居民生活,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提升青年学生利用专业知识、个人特长服务社会的能力,帮助青年学生在服务人民、回馈社会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植物保护学院“溧秾为本,净残强农”服务团利用农残试纸等方式,实地考察检测当地农药残留情况,编写成果手册,提高大众农残意识。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渔舟唱晚,还湿泽浦”生态文明调研团通过对洪泽湖湿地开展环境检测与乡村振兴情况调研,深入了解“退渔还湿”对当地经济文化等的影响,提高学生对湿地生态文明建设关注度。外国语学院“七彩假期,语你同行”暑期双语夏令营发挥外语专业优势,开展教职工子女日常作业辅导,通过双语讲历史、模范人物故事分享等课程,激发儿童外语学习热情。草业学院“瞄准新质生产力,聚智聚力兴草业”实践团赴内蒙古开展集国情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训练于一体的实践活动,为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做贡献。校学生会“秾”绘渝乡实践团赴重庆市城口县进行墙绘、彩绘,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心和幸福感。校红十字会学生分会、青年志愿者协会“陌上繁花放,秾情垄上行”实践团向村民普及应急救护、反诈知识,开展禁毒防艾和手语课堂,组织传统手工艺制作和木版画绘画等,传承弘扬当地特色传统文化。校唐仲英爱心社“萤火聚安东,爱心汇涟水”实践团通过破冰素拓、趣味课堂及社会调研等形式,积极开展涟水县支教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