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开展“沿前辈足迹·续教育使命”主题活动。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职业技术学校团委的协助下,志愿者们走进老教师赵智勇家中,聆听他的兵团故事。
南农研支团志愿者与赵智勇合影
赵智勇,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技工学校副校长。从1976年开始,从事教育事业40余载,他坚信认真完成党交给的每一项工作,办好职业教育,就是对国家和社会最好的回馈。
追随父辈,扎根兵团
赵智勇生于1957年,河北邯郸人。父亲曾是沈阳军区的一名空军。1964年转业之时,毅然选择来到新疆,艰苦创业,履行着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在父亲的影响下,赵智勇与家人一同来到兵团扎根。这一干就是50多年。她是地地道道的兵团二代。谈及当时为什么全家毫不犹豫地来到新疆,赵智勇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嘛!当时有一首歌很流行叫《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说着,他便不禁哼唱起来,彷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学生时代,学工学农热情高涨,赵智勇一边学习一边劳动,在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高中的学业,这为他从事教师这份工作打下了基础。
那几年,他早晚跟随连队学习劳作,吃大锅饭,队里哪需要他,他就去哪里。在连队收发室收包裹,在田地里种小麦,在天山上放羊……这些经历也锻炼了赵智勇坚韧不拔、刻苦钻研的品质。也正是这样的历练,让他被当时124团高级中学的校长所看中。在知识分子极度缺乏的年代,土生土长具有高中学历的赵智勇,第一次跨进了教师这个行业。
投身教育,执着奉献
初为教师,赵智勇深知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只有精进自己的学识,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赵智勇如是说。教书之余赵智勇不断寻求进修机会,在上世纪80年代,考入中专精进自己的专业技能,先后前往兵团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新疆校区)进修学习,始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高级中学担任教师的那段日子,面对着无数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赵智勇送走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班。赵智勇看到了教育对孩子带来的希望,也更坚定了要在教育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赵智勇为志愿者讲述自己参与兵团农七师技工学校建设的经历
上世纪90年代,国家为适应工业发展需要,培养更多合格中级技术工人,大力兴办技工学校。赵智勇听闻后,积极申请作为兵团农七师技工学校副校长参与学校的组建与筹备。
“技工学校能走到今天,十分不易。”谈到技工学校的成立,赵智勇感慨万分,“最初学校只有十几号人,没有校舍,缺乏专业教师,招生也十分困难。”
面对这些困难赵智勇从没有想过放弃。“困难是一定的,但你既然承担了这份工作就应该负起责任,不能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
招生困难,他就自己开车去每个团场寻找生源;人手不够,他就自己代课,兼顾行政与教学工作;专业师资匮乏,他就带领学校老师外出学习,增进专业技能,填补专业空白。就这样,技工学校度过了那段最困难的时期。
谈到当前的职业教育,赵智勇表示,“职校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专业课教师水平需要不断提升……”
虽然已经退休,赵智勇心中关于职业教育的那把火苗依然没有熄灭。每年,他都要回去看看,他时常鼓励学生要学习老一辈兵团人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持之以恒地去精进自己的技能,终能取得一番成就。
“我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名老师,平平淡淡的,也没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一直在努力地工作罢了。“这是赵智勇对自己的评价。但也正是在一代代恪尽职守的兵团人的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才实现了今天的繁荣发展。
活动中,志愿者们被老教师赵智勇身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所感染。他们纷纷表示,要不负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努力完善教学技能,关心学生,走进学生,真正做一名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