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收藏本站
  • |
  • ENGLISH

基层动态

经管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动态 > 经管院 > 正文

经济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动态 | 微圾分·青山薪火团队垃圾分类与红色教育融合实践纪实

时间:2025-11-12    来源:经管院     作者:李炳臻      审核:    浏览:

      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传承红色精神血脉,经济管理学院“微圾分·青山薪火”团队于7月奔赴南京市多个社区,创新开展“垃圾分类+红色教育”主题宣讲实践活动。团队以“红绿融合”为核心理念,将革命先辈勤俭节约的宝贵精神财富融入现代垃圾分类实践,探索了一条富有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创新路径。

第一站:树德里·梧桐忆扁担,红绿理念润心田

     7月12日,团队联合秦淮区五老村街道、“微光聚”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心,在古韵悠长的树德里社区拉开实践序幕。在环保宣讲外,队员还巧妙地将红色故事与现代环保连结起来:队员深情讲述朱德挑粮、延安“一根灯芯”、周恩来“百衲衣”等事迹,深刻阐释革命年代“物尽其用、勤俭节约”的精神内核,并将其与当下垃圾分类倡导的资源循环利用理念无缝对接,引发社区居民强烈共鸣。


2BFC8


垃圾分类宣讲



红色精神宣讲

     宣讲后,团队在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员朱军老师带领下深入社区实践走访。队员们穿梭街巷、走进商铺,化身“分类指导员”,耐心指导居民规范投放技巧。在垃圾定点投放点与资源回收站,团队认真观察设施运行状况,细心倾听居民反馈,为优化社区分类政策积累一手资料。


2A0145


社区走访途中



向店家进行垃圾分类宣传


4E970


讨论垃圾分类细节


345C0


居委会前合影

第二站:南湾营·巧思寓于行,薪火传承谱新篇

7月15日,团队走进栖霞区南湾营社区,活动规格升级,与南京市城市管理费用征收服务中心、马群街道、微光聚志愿服务中心及南湾营社区等多方协作举办。活动形式更具创意与互动性。

活动中,队员们匠心独运,利用奶粉罐巧变分类桶,乒乓球化身“垃圾”,邀请居民进行情景模拟投放演练。这种直观、生动的“理论讲解+情景模拟+互动问答”形式,极大提升了居民的参与热情和分类技能掌握度。


26B76E

26B76E

与居民进行游戏互动

红色教育环节,团队延续“革命薪火”的传承使命。队员们饱含深情地讲述革命战争年代物资匮乏下艰苦奋斗、物尽其用的故事,再次将历史智慧与绿色生活理念紧密关联,引发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的深度思考。


1757E


队员宣讲

 活动尾声,在南京市城市管理费用征收服务中心的组织下,部分市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员、大学生志愿者深入社区垃圾分类亭房,开展监督检查与桶边指导,并与一线环卫工人、社区管理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切实了解基层分类工作的痛点与难点。


38103


参观垃圾回收站

24A2E


与环卫工人深入交流

结语:青山薪火不息,青春动能澎湃

      历史物语的回声,终需在今日的容器中沉淀新意。两次社区实践,是“微圾分·青山薪火”对“红绿融合”理念的实地求证。从扁担的坚韧到分类的精准,从灯芯的微薄到循环的再生,团队并非简单复述历史,而是解码其精神密码,激活其在当代社会、尤其在社区精细化治理中的生命力。这趟融合之旅未有终点,团队将继续深耕南京不同社区生态,用持续的观察、对话与实践,捕捉历史精神与绿色议题交织的更多可能,书写青年实践赋能基层治理的韧性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