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收藏本站
  • |
  • ENGLISH

基层动态

公管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动态 > 公管院 > 正文

公管院暑期社会实践|在长乐的田埂上,读懂时光与土地的对话

时间:2025-07-16    来源:     作者:“欣欣‘乡’荣”实践团队      审核:    浏览:

公管院暑期社会实践|在长乐的田埂上,读懂时光与土地的对话

当夏蝉的鸣声漫过卧龙山的轮廓,当晨雾在东屏湖的水面轻轻舒展,一群年轻的身影踏着 340 省道的晨光,走进了溧水区长乐社区的七月。公共管理学院 "欣欣 ' 乡' 荣" 实践小队的调研日志,在 7.2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写下了关于时光、土地与生计的温柔注脚。

土地上的年轮

3336 亩耕地在暑气里泛着青绿,1279 亩山林藏着鸟鸣与蝉噪。田埂上,小队成员正弯腰听一位老人讲种稻的诀窍 ——"这土啊,得像待自家孩子似的,旱了浇水,涝了排沟。"老人手掌的纹路里嵌着泥土的颜色,那是 766 位 60 岁以上长者共同的生命印记,他们的故事像旱地里的作物,在岁月里扎下深根。

草莓大棚的塑料膜反射着阳光,"金色庄园" 的藤蔓间挂着饱满的红果。这里是 55 岁以上村民的新战场,他们握着锄头的手如今学会了疏花、摘果,把晚年时光种成了串串甜香。土地流转的契约上,墨迹未干的字迹里,藏着 3336 亩耕地的新活法:从零散的地块到连片的果园,从 "看天吃饭" 到 "按单种植",农地在代际交替中悄悄换了模样。

 


屋檐下的暖光

党群服务中心的健康自检区里,血压仪的数字静静跳动。实践小队的夏鑫萍看着老人慢慢戴上听诊器,玻璃窗外,80 岁独居的张奶奶正接过网格员递来的蔬菜包。93 位重点关爱老人的名单上,每个名字都连着一张熟悉的面孔:是 70 岁仍在果园除草的王大爷,是 85 岁爱坐在门口晒太阳的李婆婆...... 网格里的脚步声,把 7 个自然村的牵挂串成了线。

商铺老板的货架上摆着本地产的芝麻油,他记得哪家的年轻人回村种草莓了,哪家的老人最近不大出门。实践小队的访谈问卷上,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更鲜活的答案:"儿子在城里打工,地包给合作社了"," 社区有老年食堂,中午去那吃饭热闹 "...... 这些细碎的日常,像东屏湖的涟漪,一圈圈漾开乡村真实的模样。



青春与土地的相遇

田埂上的讨论还在继续,暮色里的实践小队正围着地图标注调研发现。从村干部的记事本到村民的农具房,从草莓园的滴灌设备到种子站的新品种,年轻的眼睛里,看到的不仅是 3336 亩耕地的数字,更是土地与人生交织的纹理。

当最后一缕阳光掠过卧龙湖的水面,实践小队的笔记本里已写满故事。那些关于老龄化与土地利用的思考,不再是论文里的概念,而是化作了具体的画面:是老人布满老茧的手与年轻人操作无人机的手在田埂相握,是流转合同上新旧笔迹的重叠,是健康自检区里血压仪与草莓园里电子秤的共同跳动。



七月的长乐社区,稻穗在风中轻轻摇晃,像在为这场青春与土地的对话伴奏。而那些被认真记录的瞬间,终将在乡村振兴的长卷上,落下属于这个夏天的、带着泥土清香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