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管院暑期社会实践 | 洪泽湖畔的时光密语:一场与非遗文化的邂逅
当夏日晨光漫过洪泽湖的水面时,蒋坝古镇的青石板路已泛起温润的光泽。7月19日,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洪泽拾遗”实践团的成员们在院专职团干部许悦的指导下,循着湖风,踏访三处藏着水乡密码的秘境,用镜头定格烟火里的非遗——雪白的鱼圆在沸水中翻滚,五彩的鱼灯在暮色里游动,指尖捻起的螺蛳壳正悄悄拼贴时光的纹路,以青年人的实际行动,赶赴一场传承的约。

01酸汤鱼圆: 匠心承载洪泽味,一碗酸汤暖千年
“一碗鱼圆里,盛着半个洪泽湖的清晨。”洪泽拾遗小队前往第一站洪泽蒋坝老复兴饭店,走近后厨为寻得一口酸辣鲜香。厨师手起刀落,取的是洪泽湖鱼,砂锅酸汤翻涌,用的是洪泽秘方,制好的鱼滑落入酸汤锅里,渐渐浮起,表面包裹着金汤。直至氤氲热气散去,将温润弹滑的鱼圆送入口中,那瞬间迸发的鲜美与恰到好处的酸爽瞬间俘获了味蕾。窗外的蒋坝镇人群熙熙攘攘,正是这洪泽美味滋养的烟火气,一碗酸汤鱼圆,是洪泽湖的慷慨馈赠,更是渔家生活哲学的表达,它穿越时光,用本真的味道讲述着湖乡的故事。

02非遗鱼灯:鱼龙灯昼,照见人间烟火
洪泽拾遗第二站,小队来到洪泽区蒋坝古镇的非遗工坊,探寻非遗鱼灯的奥秘。小队找到了鱼灯制作手艺人,经他介绍,洪泽鱼灯需要用上好的竹器与篾器,经过削节、分层、烘烤等层层复杂的工序搭建鱼身骨架,接着将宣纸分段裱糊在鱼骨架上,点睛画鳞,为鱼灯赋予灵魂。
试想夜幕低垂,洪泽湖畔点点灯火亮起,形态各异的鱼灯有的安静地靠在地上,有的被人高高举起,倒映在水中,随着水波荡漾,仿佛真有色彩斑斓的鱼儿在水中游弋,如梦似幻,这就是洪泽鱼灯,它承载着人们对平安的祈祷和对幸福的向往,不仅照亮了水乡的夜,更照亮了洪泽人的精神家园。


03螺蛳文化:湖底珍藏岁月,螺中唤醒洪泽滋味
跟随实践小队,第三站,我们将目光洪泽蒋坝依水而建的螺蛳基地,邂逅螺蛳万种风情。基地里,小队成员参观了专业现代螺蛳养殖区,体验了螺蛳壳简单工艺品制作,感受这份独属于蒋坝的趣味传承,品尝新鲜出炉的香辣螺蛳,感受洪泽蒋坝的湖畔风味。

在岁月沉淀下,螺蛳不仅是食材,承载着蒋坝人的巧思与灵魂,螺蛳早已融入蒋坝的血脉,成为独特的文化符号。
那些藏在非遗拍摄中的细节,或许就是非遗最珍贵的“密语”——它不用文字记录,却在揉面的力度里、在工艺的制作里、在指尖的触感里,把洪泽湖的故事讲了一代又一代。如果你也想听听洪泽湖的时光密语,不妨循着镜头和文字图片的线索而来:在晨雾里等一锅鱼圆,在蒋坝镇的工坊中亲眼见证一次鱼灯工艺,在基地里亲手拼一片螺蛳壳,相信你会和“洪泽拾遗”小队一样发现:非遗不是沉睡的过去,而是能让故乡焕发新生的力量。
世界那么大,欢迎来蒋坝!希望你也有幸成为这场非遗传承之约的参与者,让洪泽湖畔的故事,被更多人听见、看见。